|
蜜蜂的飼養管理包括:一般飼養管理,四季飼養管理,籠蜂飼養管理。
|
三 籠蜂飼養管理
籠蜂飼養管理包括:籠蜂的飼養方式,生產和飼養籠蜂的條件,蜂籠的構造,飼料的配製,籠蜂蜂王的培養,籠蜂的生產,裝籠工作,籠蜂的運輸,籠蜂飼養技術。
籠蜂是只有蜜蜂和蜂王,不帶巢脾和蜂箱,裝在紗籠中出售(或運輸)的蜂群。歐美養蜂發達國家的蜜蜂繁殖場出售的籠蜂是按蜜蜂的重量(磅)計算的,所以過去稱為磅蜂。蜜蜂繁殖場和養王場大多設在南方有春季蜜源的地方,主要在3~5月份出售給北方飼養。
在北方飼養籠蜂,大多採取飼養1個養蜂季節(半年左右),到秋季采完蜜以後將蜂群殺死。這樣既節約了蜂群越冬的飼料蜜,提高了蜂群的單產,又省去了半年的人工管理。我國南方春季有油菜、紫雲英、蠶豆等豐富的蜜粉源,氣候溫暖,有利於蜂群的繁殖,是理想的生產籠蜂的地方。北方群越冬時間長,飼料消耗多,蜜蜂越冬死亡率高,但是,夏季主要蜜源植物豐富,如飼養籠蜂,有利於奪取蜂產品的高產。
(一) 籠蜂的飼養方式
飼養籠蜂的方式有以下數種:
1.供北方養蜂場生產飼養
北方的養蜂場春季從南方購買籠蜂,過入蜂箱飼養,生產蜂蜜、蜂王漿、蜂花粉等產品,秋季無蜜源時將蜂群殺死,還可以取得蜜蜂蟲蛹。將蜂箱、巢脾、養蜂用具清理消毒以後,妥善保存備用。這種飼養方法可以節約蜂群越冬飼料蜜20千克 左右,提高了蜂蜜的產量,還省去了半年管理蜂群的工作。
2.用籠蜂加強弱群和無王群
北方越冬的部分蜂群,由於飼料不佳、管理不善等種種原因,越冬以後,群勢削弱到難以獨立生存,或者喪失了蜂王,可以將籠蜂與它們合併,使它們在大流蜜期到來時能夠投入生產。
3.推廣良種
出售籠蜂的蜂場必須保證品質,必須是蜂蜜、蜂王漿高產的蜂種,以青年蜂為主,蜜蜂健康無病蟲害。南方的種蜂場將蜂蜜、蜂王漿高產良種或者將選育的抗病蟲蜂種以籠蜂的形式推廣。
4.輔助強群長途運輸
在炎熱季節,3~7日的長途運輸,蜂群容易受悶死亡。如果採取開巢門運蜂的辦法,會有部分蜜蜂飛失,使蜂群削弱,同時影響車站作業的安全。在起運蜂群以前,可以從強群分一部分蜜蜂,放人1個王台,裝籠運輸,到達目的地以後,除去處女王再與原群合併。這樣既可以保證蜂群長途運輸的安全,又能防止蜜蜂飛出。
5.為農作物授粉
利用籠蜂給植物授粉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
6.南北合作
南方和北方的養蜂場互助合作或者聯營從事籠蜂飼養是理想的辦法。這樣可以減少蜂群在北方越冬、在南方越夏的損失和蜂蜜的消耗,並且節約非生產期的人工開支。
(二)生產和飼養籠蜂的條件
生產籠蜂的蜂場除去在蜜源植物豐富的地方建立場址以外,需掌握蜜蜂良種繁育技術,不斷選育高產、抗病的蜂種;掌握人工育王技術,及時培育出大量的優質蜂王;掌握蜂群的快速繁殖技術,使蜂群儘早、儘快地發展壯大,以便提早供、多供應籠蜂。
飼養籠蜂的地方,同樣需要具有1個以上的主要蜜源植物和豐富的輔助蜜粉源。由於籠蜂是不帶蜂箱和巢脾的蜂群,所以必須預先準備好蜂箱、巢脾、巢礎框和飼料(糖、蜂蜜和花粉或者花粉代用品)。購入籠蜂以前,要掌握籠蜂的運輸、過箱和飼養技術。
(三) 蜂籠的構造
裝運蜜蜂的蜂籠,通常是用木板釘成長方形四框,兩面釘上鉛絲紗製成的。長度不超過440毫米 ,高度不超過240毫米 ,可以放人標準蜂箱內,便利於過箱操作。蜂籠的上下和左 右四面是用10~12毫米 厚木板釘成的,頂板正中開一個直徑100毫米 左右的圓洞,以供放飼料罐或者飼料罩,同時也是裝進蜜蜂的入口。如果採用蜂蜜等液體飼料,就在此處安裝飼料罐;採用煉糖等固體飼料時,在此處安裝飼料罩。飼料罩是用8~10目鉛絲紗製作,直徑95毫米 ,高100~130毫米 ,罩口有15~20毫米 的外沿。
蜂籠的大小根據裝蜂多少而定。裝1.5千克 蜜蜂的蜂籠,週邊尺寸為長440毫米 、高240毫米 、寬160毫米 。每增加或者減少0.5千克 蜜蜂,蜂籠的長度和高度不變,寬度增加或者 減少20毫米 。然後在四框的前後兩面釘上鉛絲紗,鉛絲紗要卷邊,用鞋釘釘嚴密,不能讓蜜蜂鑽出。在頂板的圓洞一側鋸一條長10毫米 的鋸縫,旁邊釘一小釘。在這裏用鉛絲吊著固定郵寄蜂王籠。
圓筒蜂籠是用瓦楞紙或者纖維板製造的,長350~400毫米 ,大頭口徑200毫米 ,小頭口徑180毫米 。筒內安一個Z字形鉛絲紗網,在其中部捆紮飼料罐和蜂王籠,讓蜜蜂攀附在鉛絲紗上。蜂筒兩頭安裝鉛絲紗網和由數根25毫米 寬的通風鰭片組成的塑膠筒塞,以防止蜜蜂飛出和防止通風不暢。
(四)飼料的配製
空運籠蜂使用固體飼料,鐵路或卡車運輸使用液體飼料。
1.煉糖
籠蜂運輸期間的飼料與郵寄蜂王使用的煉糖相同。配製的煉糖軟硬度和含水量要適宜,以在15℃ 時不幹不硬,在37℃ 時不流動為宜。用優質的白砂糖和蜂蜜配製。普通粉狀白糖含有微量的礬,紅色原糖含雜質多,均不宜做煉糖,更不能用有鐵銹或者含病菌的蜂蜜配製煉糖。
(1)加熱法
優質白砂糖2份加水1份,加熱,攪拌,使糖完全溶化,雙層紗布過濾。蜂蜜l份加熱到60℃ ,過濾。將清 潔的糖汁加熱到112℃ ,對入蜂蜜混合均勻,繼續加熱並且不停地攪拌,直到118℃ 時撤火,放溫到70℃ 左右,繼續攪拌到成為乳白色的糖團為止。調製好的煉糖裝入容器,密封,放於涼爽、乾燥處儲藏。
(2)研磨法
將優質白砂糖研磨成細粉,經80~100目細篩篩過,粗粉再研磨、過篩,直到全部成為細粉。先取70%的糖粉,放在案板或者厚玻璃板上,加入25%的蜂蜜(蜂蜜經過加熱、過濾),然後來回進行揉搓,如同和麵一樣,揉時逐漸加入剩餘的糖粉,直到揉成白色的糖團,不軟不硬,不粘手,放置不變形為止。糖粉和蜂蜜的比例約為4比1。
1.5千克 的籠蜂在運輸期間平均每天約消耗固體飼料100克 ,通常每籠加入煉糖500克 。如果個別蜂群在運輸途中吃完了飼料,可以隨時添加。
可以採用轉化糖代替蜂蜜調製煉糖。轉化糖的制法是:1千克 白砂糖加800毫升水,加酒石酸3克 ,煮沸30~45分鐘。
2.液體飼料
利用火車、卡車、輪船運輸籠蜂,使用液體飼料效果好。將蜂蜜裝入玻璃瓶或者馬口鐵聽內,蓋上鑽2~3個小孔,蓋朝下倒放於蜂籠頂板的圓洞裏,固定好。空運籠蜂時不能使用液體飼料,因為飛機飛行時氣壓變化大,容易使瓶內的蜂蜜流出。
(五)籠蜂蜂王的培養
籠蜂使用的蜂王,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預先按需要數量作好計畫,按計劃培養,以便能夠及時地滿足供應。 保證蜂王是人工培育的當年的或者日齡不超過6個月的產卵王,符合種性要求,蜂王產卵力強,其後代蜜蜂採集力強,分蜂性弱,有較強的抗逆性和抗病力。為了在3月份能夠提早供應籠蜂,需提前1個月培育蜂王,提前1個半月培養雄蜂。這時由於氣溫低、蜜源少、蜂群還沒有進入發展強盛時期,人工育王有困難,需要在頭一年秋季培養一批蜂王,儲存起來,在供應第一批籠蜂時應用。4月份及以後供應的籠蜂,使用當年培育的蜂王。培育蜂王的數量,按提供籠蜂的多少有計劃地進行安排。培育蜂王時,移蟲的數量要比需要蜂王的數量多1倍左右,因為移蟲的接受率為80%~90%,處女王交尾成功率在50%~80%, 蜂王產卵以後還要淘汰一部分。
(六)籠蜂的生產
生產籠蜂的工作應在前一年的秋季開始,除去培養一批蜂王以外,還要徹底治蟎,培育健康的越冬蜂,作到強群越冬。在南方冬季氣溫比較高、有蜜粉源的地方,採取有效的技術措施,才能促進和加速蜂群的發展。
根據當地的氣候蜂群和蜜源條件提出適宜的早春蜂群快速繁殖法,可使蜂群儘快發展強壯。現有一種方法,其具體做法是:
在12月底或者1月初檢查蜂群,瞭解並詳細記錄蜂群的情況,將3框蜂以上的蜂群列為大群,3框蜂以下的列為小群。小群組成雙王群,採取雙群同箱的管理方法,可以兩群群勢相當,也可以一強一弱。提出巢內空脾使蜜蜂密集,即第一次“密”,3~4框蜂的單王群留2個脾,放於箱內中央,兩側加隔板和保溫物(保溫框或者草卷),蓋布上加蓋20張草紙,既保溫又吸潮。蜂箱巢門留10~15毫米 寬,面朝南或者西南,背靠牆;各蜂箱之間間隔10~15釐米;箱底墊10釐米厚乾草,箱背後和各箱之間空隙填上千草;箱上蓋上草簾和塑膠薄膜。晴天翻曬保溫物。雙王群的中間閘板要十分嚴密,兩群的蜜蜂不能在箱內互通;閘板兩側的兩個群各留2個脾,巢脾緊靠閘板和外側隔板,使蜜蜂集中在兩脾之間的一條蜂路內,箱內外保溫與上述相同。緊脾當天傍晚開始喂蜂,在3日內喂足,使每個脾上有500克 以上的飼料儲備。在糖漿中加磺胺類藥物(每框蜂0.2片)或者抗生素(每框蜂5000單位)。以後每日進行獎勵飼喂牛乳糖漿。500克 白砂糖和250克 水加熱溶解,再加250克 牛(羊)奶和1克 食鹽,放溫後喂。獎勵飼喂不間斷,開始時小群每次喂50克 牛乳糖漿,以後逐日增加10%。寒潮期可在早晚各喂1次。
8~10天以後,巢內有整框子脾時開始加脾。第一次加空脾時加在蜂巢中央。4~5天后第二次加脾,加在最外側巢脾的裏面,即邊2位置,以後再加脾時同樣加在邊2位置。同時將新封蓋子脾調到外側,把老封蓋子脾調到中間,新蜂出房後蜂王能在其中產卵。經過幾次加脾以後,每脾上的蜜蜂減少到七成蜂左右,但是子脾數量增加了,這是第一次“稀”。當蜂群發展到佔用8~9個脾時,暫緩加脾,這時採用割開子脾上的蜜房封蓋和調動巢脾的辦法擴大蜂王產卵面積。由於蜜蜂大量出房,蜜蜂數量增加,逐步達到蜂脾相稱(平均每個巢脾有 2000只蜜蜂),或者蜂多於脾(每脾有2000只以上蜜蜂),達到第二次“密”。當群勢發展到9框蜂以上時,加上繼箱,調到繼箱1個蜜脾和2個子脾,並補加2個空脾,巢箱也補加2個空脾。經過這樣處理,巢脾上的蜜蜂又稀了,即第二次“稀”。但是巢內有6~8個子脾,新蜂陸續出房,青幼年蜂多,哺育力強,同時氣溫已經升高,蜜粉源增多,可以進一步促進蜂王產卵,可為籠蜂培育提供大量的蜜蜂。
(七)裝籠工作
根據交蜂日期,事先準備好用具、飼料,按步驟將蜜蜂裝入蜂籠。
1.用 具
使用的用具有蜂籠、蜂王郵寄籠、飼料罩或者飼料罐、臺秤、漏斗、鐵釘、 鐵紗、釘錘、鉗子等。 抖蜂漏斗,上口直徑30釐米,下口直徑10釐米、上段長55釐米為圓筒形,下段長35釐米呈漏斗狀。用鍍鋅鐵皮製作,也可以用塑膠薄膜製作。大量裝籠時,在一空繼箱下釘上一塊隔王板,箱下連接一個上口與繼箱同樣大的漏斗,既可提高抖蜂效率,又可避免將蜂王和雄蜂裝入蜂籠。
2.裝籠時間
在流蜜期裝籠,要在蜜蜂大量出巢採集以前進行,以免蜜蜂到達目的地以後失重太多。在蜜源缺乏時,容易發生盜蜂,裝籠工作困難,裝籠時間需安排在清晨或者黃昏蜜蜂很少飛翔時進行。一旦發生盜蜂,立刻停止,等蜜蜂安靜後再繼續。
3.裝蜂王
打開蜂王郵寄籠上的鐵紗,在飼料室內裝上煉糖,上面覆蓋一層塑膠薄膜,防止煉糖乾燥或者潮解,再將鐵紗固定好。將蜂王和7~10只蜜蜂從蜂王籠側面的圓孔裝入,用軟木塞或者蜂蠟把出入孔塞住,稱出重量。用鉛絲將蜂王籠從蜂籠的圓孔放人籠內,鉛絲卡在鋸縫裏固定在頂板上,使飼料室位於下方。
4.抖蜂裝籠
將蜂籠放在臺秤上,抖蜂,漏斗插在蜂籠上。打開蜂箱,找到有蜂王的巢脾放在一邊;提出其他青幼年蜂多的巢脾,將蜜蜂抖入漏斗,再將巢脾放回原箱。依次提脾抖蜂,直到籠內蜜蜂重量少許超過要求,立刻抽出漏斗,蓋好圓洞。紗蓋、隔板和邊脾上附著的蜜蜂大多是日齡較大的,不要將它們抖入籠內。更不要把蜜蜂抖入塑膠帶內過秤以後再裝入蜂籠,因為蜜蜂在塑膠帶內聚集在一起,氣溫高時只要幾分鐘就會傷熱而脫水,傷亡很大。在無蜜源時,不要將幾群蜜蜂混合裝入一籠,以免互相咬殺。
5.加飼料
將預定數量的籠蜂裝好以後,把附著在蜂籠外面的蜜蜂掃乾淨,搬離蜂場,將飼料罩裝在圓洞內,罩口上沿每隔3~4釐米釘一圖釘或者鞋釘把它固定住。再將一定重量的煉糖或者液體飼料罐放入飼料罩內,然後用薄木板釘在頂板上把上口封住。將飼料重量記錄在登記卡上。把封裝好的籠蜂放在樹蔭下或者涼爽通風的室內,使蜜蜂保持安靜。
(八)籠蜂的運輸
可用卡車、火車或者飛機運輸籠蜂。注意做好蜂籠的固定和途中管理。
1.固定蜂籠
為了使籠蜂通風、散熱和便於搬運,將每3~4籠用4根木條或者竹板釘連在一起,各籠的紗窗與紗窗相對,間距70~80毫米 ,木條釘在蜂籠側壁的上下兩端,一面兩根。木條或者竹板的長度根據蜂籠的數量和寬度而定,兩頭還要長出30毫米 。
2.途中管理
卡車或火車運輸,途中時間較長,必須有人押運,照看籠蜂和聯繫有關事項。飛機運輸時間短,兩邊電報聯繫,有人接送就可以。裝運或者途中停留時,將蜂籠疊放整齊,對齊空隙,使蜂籠保持空氣暢通;並且用繩子捆紮固定,防止互相碰撞。用噴氣式飛機運輸,將籠蜂裝在前艙,螺旋槳飛機則裝在後艙,以減少震動。火車要裝在棚車內通風良好的門窗附近。 押運人員應隨身帶面網、釘子、錘子、鉗子和煉糖飼料,沿途指導籠蜂的裝卸和安放等工作。不能將籠蜂倒放,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運輸途中,每天喂水2~3次,察看飼料消耗情況,及時給予補充。
(九)籠蜂的飼養技術
飼養籠蜂要預先做好計畫,與籠蜂生產場簽訂購銷合同,訂購所需數量的籠蜂,約定交蜂日期。籠蜂群過入蜂箱飼養,大約經過1個月才能恢復到原有的蜂數,經過2個月才能發展強壯。需根據當地的氣候和蜜源情況確定交蜂日期。籠蜂能夠在當地最早的蜜粉源植物開花時或者開花以前半個月運到最理想。
|
蜜蜂的育種與繁殖
|
|
|
蜜蜂的育種與繁殖主要介紹:蜜蜂的選種,蜜蜂的人工育王,蜜蜂交尾群的組織和管理,人工分蜂。
|
我國引進的西方蜜蜂品 種較多,這些蜂已經飼養了很長時間,這些引進的西方蜜蜂,混雜和退化的情況也較普遍,因此需要進一步做好蜂種的提純、復壯,全面提高蜂群生產力。在近代農業生產的實踐中,不同品種、品系的生產性雜交,能在較短時間內大大提高生產力,在養蜂生產上,充分利用雜種優勢也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據有關報導,外來蜂種兩元雜交後的第一代、第二代產蜜量比高產的意蜂提高三成以上,三元雜交的增產更多。
一 蜜蜂的選種
蜜蜂的選種要優選和純選相結合,今年選種,明年用種,年年選種,越選越好,使蜂種的優良性狀穩定地遺傳和發展下去。優選和純選包括三個互相聯繫的方面,即蜂群的生產力、生物學特性和形態特徵。蜂群的生產力主要看在同樣管理條件下的年產蜜量、產漿量和產蠟量,這是選種的重要標準。選蜜、漿、蠟產量高的群做種群和哺育群,使生產力更高,是選種的重要目的。
生物學特徵方面主要看蜂王的產卵力、哺育蜂兒的能力、工蜂的採集能力、分蜂習性、抗病力、抗逆性(包括越冬性能、越夏性能、抗敵害能力等)和性情的溫馴程度等。生物學特性也是優選的一部分,與生產力關係密切,沒有這方面的良好特性,不可能有高的生產力。形態特徵是指每一蜂種都具有的體型、體色、毛色、肘脈指數(由蜜蜂前翅上兩條脈紋相接點的位置變化反映出來的資料)和絨毛寬度等特徵。通過形態特徵可以區別蜂種的純度,反映整個種性遺傳的穩定性。選純也是必要的,不純,蜂群高產的優良本性就保不住。以優為主,優選和純選相結合的選種方法,在各個品種的蜜蜂的選種中都是適用的。不同品種的蜜蜂的優選和純選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因此要注意各個品種的特點,發揚其優點,克服其缺點;同一個蜜蜂品種,優選和純選的內容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的,蜜蜂的良種選育,就是要打破品種原有的相對穩定的優和純,創造高一級的更好的優和純,這就是蜜蜂新品系和新品種的培育。
在蜜蜂的選種工作中常採用集團選擇的辦法,首先是根據生產力、生物學特性和形態特徵,給本場每個蜂群做一個綜合評定,分成三組,產量高的純種為第一組作為種群,中等的為第二組,用於生產和分蜂,差的為第三組,要儘早淘汰蜂王,蜂群用於生產。其次是種群的選配,蜂王決定雄蜂的純度和品性,雄蜂反映蜂王,工蜂反映雙親的綜合結果,並反映父群的雄蜂。在選擇種群時母群要看工蜂和雄蜂的純度,父群主要是看雄蜂的純度。種群選配有異質選配和同質選配兩種。選擇的父群和母群在性狀上各有特點稱為異質選配,在選種開始時,多數採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能綜合和改良蜂種的種性;另一種是同質選配;即選擇的父群和母群性狀上比較一致,可用來鞏固其優良性狀。還有在蜂種混雜、退化的蜂場,最好向種蜂場引進同一品種的蜂王或種群,與原來蜂種進行交配,以便進行血液更新和復壯。具體做法是:
第一年用引進的種蜂作母群,培育的新王與本場原來種群培育的雄蜂交配繁殖,第二年用這些新蜂王作母群,從前一年引進的蜂王群中挑選父群培育雄蜂進行反交,或進行連續兩代換種純選法,即從種蜂場引進幾隻種王,作為母蜂養王和本場種用雄蜂交配,並把原場的老王一律淘汰換成新蜂王,第二年從另一種蜂場再引進幾隻優良種王重複第一年的做法。經兩代換王和以後的選種,就能培育優良的純種。蜜蜂的選種工作中還有一種方法叫純系繁育,這種方法一般在育種蜂場進行,在生產單位很少使用。辦法是用連續兩代換種的方法,如果後代性狀比較整齊一致,這個群就可以單立一個純選系,連續幾代進行近親繁殖的選優、選純。純系繁育不在於純系本身的生產效果,而在於它的育種價值。用幾個來源不同、無血緣關係的優良純系進行純系間配種,可以綜合成更有經濟價值的優良純種品系。
|
|
|
|
蜜蜂的育種與繁殖
|
|
|
蜜蜂的育種與繁殖主要介紹:蜜蜂的選種,蜜蜂的人工育王,蜜蜂交尾群的組織和管理,人工分蜂。
|
二 蜜蜂的人工育王
蜜蜂的人工育王包括8個要素:時間和條件,準備工作,移蟲育王的工具,移蟲方法,移蟲後的管理,利用大卵培育蜂王,裁脾育王,交替王台的利用。
蜂王的遺傳性及產卵力對於蜂群的品質、群勢、生活力和生產力有很大的影響。人工育王能夠按計劃要求的數量和時期培育蜂王,可以選用種群的一定日齡的幼蟲或者卵來培育,能與良種繁育工作相結合,可為蜂王的胚胎發育創造最適宜的條件。
1.時間和條件
蜂群在當年培育的新蜂完全更換了越過冬的老蜂,進入發展壯大時期以後,就可以準備進行人工育王。北方,以在初夏白天氣溫穩定在20℃ 以上有蜜源時,特別是在有豐富粉源時進行。這樣既可以保證蜂王的品質,又可利用新蜂王及早更換衰老的蜂王,有當年蜂王的蜂群不會發生自然分蜂。利用早期培育的新蜂王實行人工分蜂,經過1個半月的增殖,就可以發展成強群,採集中、晚期蜜源。初秋,在最後一個主要蜜源初期培育蜂王,新王群可以培育大量越冬蜂,對於蜂群安全越冬以及翌年蜂群的發展都有利。長江中下游一帶,以在紫雲英花期育王為好。培育優質蜂王的條件是:
(1)天氣溫暖氣候穩定
處女王交尾期間,白晝氣溫應在 20℃ 以上,力求避開連陰雨天氣。
(2)有蜜粉源
育王期間自然界應有良好的蜜粉源,充足的粉源更重要。每日傍晚對於種蜂群和育王群進行不間斷的獎勵飼喂。
2.準備工作
在進行人工育王以前,需要認真做好下列準備工作:
(1)選擇父母群
通過考察,選擇蜂蜜或蜂王漿產量超過全場平均產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勢發展快的健壯無病的蜂群作父母群。以父群培育雄蜂,用母群的幼蟲培養蜂王。在人工培育蜂王時,1個母群可以提供成千上萬條雌性幼蟲;同樣1個父群也可以哺育出數千隻雄蜂。如果每年都使用 一兩 群種 群培育處女王和雄蜂,全場蜂群就會形成近親繁殖,使生產力和生活力下降。因此,要選擇和使用多個蜂群作父群和母群;並且定期從種蜂場引進同一品種不同血統的蜂王(或者蜂群)。
(2)培育種用雄蜂
雄蜂的數量和品質直接關係到處女王的交尾成功率,還關係到授精效果,進而影響子代蜂群的品質優劣。因此,必須在著手人工育王的20日前開始培育雄蜂。為培育種用雄蜂,需事先準備好雄蜂脾,也可將巢脾下部切除一部分,插在強群中修造成雄蜂脾。為保證交尾品質,按1只處女王比50只雄蜂的比例培育雄蜂。蜂王的發育從卵到羽化成蟲約需16天,達到性成熟需5日左右,共計21天。而雄蜂從卵到羽化成蟲為24日,出房到性成熟約需12日,共計36日。因此,必須在人工育王前20日左右開始培養雄蜂,才能使雄蜂和處女王的性成熟期相適應。通常可在種用雄蜂開始大量出房時,著手移蟲育王。同時將場內其他蜂群的雄蜂和雄蜂蛹全部消滅。
(3)準備育王群
育王群是用來哺育蜂王幼蟲和蛹的強壯蜂群。應選擇無病、無蜂蟎,群勢強壯,至少有15框蜂以上的蜂群作育王群。在移蟲育王前1日把其蜂王和全部帶蜂未封蓋子脾提入新蜂箱,放在原群旁;原群有6~8個脾(包括封蓋子脾和蜜脾、粉脾)組成無王的育王群,做到蜜蜂密集,多的巢脾抖落蜜蜂,加到分出的有王群。對育王群每晚飼喂0.5~1千克 糖漿。也可以用有18~20框蜂加繼箱的有老蜂王的蜂群作育王群,在巢箱和繼箱之間加上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內產卵,繼箱中央放1框小幼蟲脾,一側放一花粉脾,其餘放封蓋子脾,外側放蜜脾。有王群沒有無王群對移植幼蟲的接受率高,但是對於封蓋王台照護得較好。
3.移蟲育王的工具
移蟲育王的工具有移蟲針、育王框、蠟碗等。移蟲針是將小幼蟲移植到王台碗內的工具,可用粗銅絲或者鵝毛管自製,一頭呈扁薄的尖舌狀,另一頭呈彎匙狀。帶彈簧的移蟲針使用方便。育王框是安放王台的框子。可用標準巢框改制,其上下框梁和側板的寬度相等,為13毫米 左右。框內等距離地橫著安裝3條寬10毫米 的板條。蠟碗棒是蘸制蠟碗的木棒,長100毫米 ,蘸蠟碗的一端十分圓滑,距端部10毫米 處直徑8~9毫米 。蠟碗是培育蜂王的王台基,用蠟碗棒蘸熔化的蜂蠟製成。把蠟碗棒放入冷水泡一段時間,取出甩去水,垂直插入熔蠟中約10毫米 深處,取出稍停,如此反復蘸2~3次,一次比一次蘸得淺一些。然後將它放入冷水冷卻後取下。製成的蠟碗口薄底厚,裏面光滑無氣泡。也可以使用塑膠王台。此外還要準備毛巾、面盆、蜂王漿等。蜂王漿可臨時從自然王台取得,也可預先收集保存在冰箱內,使用時加l倍溫水把蜂王漿調稀。
4.移蟲方法
移蟲育王可以有計劃地培育出需要數量的、成熟期一致的處女王。首先在育王框的板條上粘上2~3層巢礎條或者按相等距離用熔蠟粘上小三角形薄鐵片,其上粘7~10個蠟碗, 3條共20~30個蠟碗。放人育王群中,讓蜜蜂清理2~3小時,取出,用蜂掃掃去蜜蜂,在每個蠟碗內滴上1滴稀釋的蜂王漿或者蜂蜜,即可進行移蟲。最好在清潔、明亮的室內移蟲,室內溫度保持在25~30℃ ,相對濕度80%~90%。如果濕度不夠,可在地面灑水。氣溫在25℃ 以上沒有盜蜂時,可在室外的陰處移蟲。 從母群提出1框小幼蟲脾,掃淨蜜蜂拿去移蟲。先把粘有蠟碗的板條並排放在桌上,用清潔的圓頭細玻璃棒或者細竹棒,在經過蜜蜂清理的蠟碗裏滴上米粒大小的稀蜂王漿,然後 移蟲。移蟲要從幼蟲的背部(凸面)一側下針,把針尖插入幼蟲和房底之間,將幼蟲挑起,放在蠟碗裏的蜂王漿上。幼蟲十分嬌嫩,移蟲的動作要輕穩、迅速,1條幼蟲只允許用移蟲針挑1 次。移完蟲的板條用濕毛巾蓋上,再移第二條。把移完蟲的板條裝到育王框上,加在育王群內幼蟲脾和花粉脾之間。
5.移蟲後的管理
育王群中加入移蟲的育王框後,連續在傍晚獎勵飼喂。第二天檢查幼蟲是否被接受。已被接受的幼蟲,其王台加高,王台中的蜂王漿增多,幼蟲浮在蜂王漿上;未被接受的,其王台被咬壞,王台中沒有幼蟲。如果用無王群育王,這時把育王框轉移到有王育王群的繼箱中,同時把無王育王群與原群合併。 如用有王育王群育王,第六天王台已經封蓋時檢查封蓋王台情況,淘汰小的、歪斜的王台。統計可用王台的數量,以便組織需要數量的交尾群。
6.利用大卵培育蜂王
實驗證明,處女王初生體重超過200毫克的大蜂王,其一對卵巢的卵巢管數量多,具有較強的產卵能力。並且證明,採用較大的蜂卵,可以培育出體重大的蜂王。把選出的母群的蜂王關在蜂王產卵控制器內,或者把母群飼養在3~5框的小群內,限制其產卵,1星期後就能得到較大的蜂卵。等大蜂卵孵化成幼蟲時,用其24小時以內的幼蟲人工培育蜂王。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研製的蜂王產卵控制器,是用塑膠製造的,內圍尺寸:長457毫米 、寬54毫米 、高244毫米 ,剛好能放入一個標準巢脾。使用方法:在移蟲育王前12日,於蜂王產卵控制器內放入一個幾乎沒有空巢房的封蓋不久的蛹脾,並將蜂王放在該脾上,蓋上控制器的蓋板,將其放在蜂群內巢箱的中部。蜂王在器內產卵受到限制,到新蜂陸續出房以後,蜂王才逐漸產卵。在育王前4日,提出控制器內的子脾,放在蜂群內由蜜蜂撫育,次日就可得到由大卵孵化成的1日齡的幼蟲。在生產蜂王漿時,將蜂王控制在一個巢脾上產卵可獲得適宜日齡的、供移蟲用的幼蟲。蜂王產卵控制器還可用於生產雄蜂蛹。
7.裁脾育王
如果視力不佳,移蟲有困難,可以採用切割未封蓋子脾的方法培育蜂王。當蜂群發展強壯時,從母群提出2~3框帶蜂封蓋子脾連同蜂王放入一新蜂箱,補加1~2框蜜脾,放在原群一旁。母群成為一無王的育王群,從中提出l框有大量卵和初孵化幼蟲的子脾,從巢脾中央部位切下1塊200毫米X 35毫米的長方形巢脾,使切口上緣巢房中的卵和幼蟲露出來,讓蜜蜂在上邊切口處築造王台。第三天檢查,選留10~20個幼蟲發育良好、地位適宜的王台。把修造和飼喂情況不好的王台、提早封蓋的急造王台以及多餘的王台全部割除。記錄留下的王台裏幼蟲的日齡,以便掌握蜂王出房的日期。無王育王群在取出封蓋王台後,與原群合併。
8.交替王台的利用
選擇具有老蜂王的優良蜂群作種群。在它們修造交替王台時,加以選留。自然交替蜂王可使種群的優良性狀更加穩定地遺傳下去。發生這種自然交替現象時,蜂群一般只造幾個王台,育成的蜂王品質比較好。把帶有交替王台的巢脾提出,放入繼箱群的繼箱內,巢箱和繼箱間加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內。可以陸續從這種老王群提出自然交替王台。
|
|
|
|
不怕野蜂的兒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