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礎的製造選擇與保存(上)
省立博物館動物組組長
安奎
巢礎是蜂群中巢脾中央的蠟質板,為單一的蠟片狀,兩面都有凹凸約六角形巢房的基礎。在蜜蜂繁殖的季節裡選擇適當時機,把用巢礎做好的巢框放入蜂群中,蜜蜂就會很快的建好巢房,以供產卵、育幼或貯存花蜜及花粉之用。
養蜂者都知道巢礎在養蜂事業中,佔有極大的重要性。良好的巢礎被蜂群的接受率很高、利用率也高,蜂群發育迅速、雄蜂數目較少,病蟲害的發生也減低。對於蜂群管理而言,是非常經濟而且有效率。本文針對巢礎的製造、選擇及保存等相關問題,做一概括性的介紹,以供養蜂事業發展之參考。
一、巢礎的製造
製作巢礎的原料是蜂蠟,有許多製造者為了加強巢礎的強韌性,在蜂蠟中加入石蠟,或其他蠟質。巢礎的製作原理極為簡單,把蠟熔化之後倒入模盤成片狀,經印模印製就能製成一片片巢礎。但是製造的巢礎要能稱上"好"的標準,則有技術上的問題。巢礎製造的方法有三,介紹如下:
1.簡便法:購買一組手搖式印模機即可自行製作。先把適量的蜂蠟熔化後,倒入長方型的模盤中,蠟冷卻即成薄片狀,經過手搖式印模機可印出巢礎,再以利刀切成需要的尺寸,即是一片巢礎。蜂蠟在熔化後,要經過濾及除雜質的手續,製成的巢礎較為乾淨。這種簡便的巢礎製作法,多在交通不便或與外界隔離的地區,無法購買到機製巢礎時使用。本省早期曾有人採用,目前交通方便則已被淘汰。
2.半自動巢礎機製作法:為本省最普通的巢礎製作法。把蜂蠟熔解後加熱到120℃,除去雜質後倒入容器中,經半自動的機械先壓成厚薄一致的蠟片,再經巢礎機的滾輪壓成大片巢礎板,從機器的另一端用人工慢慢拉出,最後經人工切割後,包裝售出。拉出速度的快慢及蠟片的厚薄,是控制品質的重要技術。這種方法製作巢礎,五個工人每天最高可生產1,000~1,100片。過去本省有數家工廠製造,目前則因養蜂數目減少,製造者減少、生產量也減少。
3.全自動巢礎機製作法:為校進步的製造方法。民國75年國內第一臺自動巢礎機運到,為本省的巢礎製造添加了新的生力軍。蜂蠟熔解後,放入電動加溫殺菌釜中,加熱到150~180℃,經12小時殺菌處理,把蜂蠟中所有的細菌及真菌等病原菌殺死,這種殺菌作用是巢礎製作上的重要突破。經過殺菌後的蜂蠟再經9O℃、70℃、30℃三個容器的轉送後,直接流入印模的滾輪中,壓成大片巢礎板,自動運送到切割部份,按電腦設定好的尺寸切割。機器開動後每天可生產6,000片,工作效率為半自動機械的六倍。目前擁有這項設備的黃深淵先生(前養蜂協會理事長),每年可外銷巢礎約14萬片,內銷供應量也極多,很受國內養蜂者喜好。黃先生慧眼獨具,不但使養蜂者受益,能夠買到經完全殺菌的巢礎,也使國家賺入不少外匯。
二、巢礎的包裝及保存
製妥後的巢礎,包裝工作也是重要一環。兩張巢礎片中間夾放一張薄紙,以防止表面突起約六角形損壞。每30片巢礎再以吸濕性的舊報紙包裹後放入紙箱,則包裝完成。包裝時如果不慎破壞了巢礎裏面突起會影響品質。養蜂者購不後的保存也很重要,須貯存於陰涼處,溫度過高會使巢礎熔解,蜂蠟的熔解溫度為62~70℃,如果貯放處溫度高且不通風,會使巢礎相黏,使用於蜂群後造出的巢房不一致,容易生雄蜂房。溫度高或貯存時間過久。巢礎的氣味散失,將不受蜜蜂喜好。貯存的溫度太低巢礎會變脆。因之,貯存處所的溫度、貯存的時間是巢礎保存須考慮的重要因素,此外尚須注意防蟲、防霉及防鼠等工作。